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垄双膜高效栽培技术获专家高度认可
日前,一项针对南方冬闲田的马铃薯高垄双膜高效栽培技术,在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召开的现场评议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该技术由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常德综合试验站历经多年研究与实践而成,针对南方冬闲田特点和马铃薯生长需求,在栽培模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专家现场测产
高垄双膜高效栽培技术的核心为播种前浅旋耕碎土,有效利用浅表层土壤;起垄机起垄,人工摆种施肥在垄上,抬高播种层高度;覆盖银黑膜,搭拱棚,双膜搭配膜上覆土,促进幼苗早发,降低“倒春寒”的影响,促进马铃薯早发芽、早生长,提前成熟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现场测产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892公斤,较传统栽培方式增产15.35%,采用高垄双膜覆盖方式,不仅能促进幼苗早发,降低“倒春寒”的影响,较常规栽培提早15天上市,还能有效降低结薯层土壤含水量33.07%,提高块茎干物质含量13.79%,提升马铃薯营养品质。
专家现场评议
洞庭湖区冬闲稻田地下水位高,土壤黏性重、含水量高,特别是在3至4月梅雨季节,马铃薯进入生长中后期,块茎开始膨大,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氧气含量低,极易形成涝害,不利于块茎的膨大,且薯块表皮易形成气孔外翻的现象,不仅影响块茎外观,更易导致病菌侵染块茎,提高块茎病害发生率,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针对这些问题,“十四五”期间,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结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任务,启动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垄双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农户的马铃薯种植水平,实现马铃薯提质增产、农民增收,促进洞庭湖区马铃薯产业良性发展。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大对这项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让高垄双膜高效栽培技术在南方大地开花结果,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